[关长海]:刚才网友提出很多问题,也表示网友对这个选题关心。我们三方协议,主要是高校方、用人单位方和大学生方,这三方承担有一定责任和义务的,现在我们往往要求毕业生应该是诚信签约,诚信履约,但在现实情况中用人单位出现违约问题。其中常见的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比如国内的一所知名高校中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在08年十月份的时候由深圳的一家企业过来面试,几位优秀的选手签订了三方协议,于是这几个学生就比较安心的去完成剩余的校内学习任务,实际上他们没有去考研或者考公务员也没有参加再次择业,有很多好的机会也不为所动,因为要诚信签约。09年的春天的时候,由于金融危机这家企业进行了内部裁员,未进门的这几个学生就被一纸休书拒绝进入这家企业工作了。还有一种情况,学生已经签约了,但是在单位试用期未满因为各种原因就被裁了。面对这种情况,学生们很无助也很无奈,自己错过了很多黄金的择业时机,也付出了很大的择业成本,那么怎么办?实际第一种情况中我举的这个例子,就有得到了一个相对较好的处理,情况发生后,这五位学生积极跟老师反映,学校老师跟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反映,这所学校也是比较知名的高校,情况也得到了这个集团高层的重视,最后校方与学生共同出面,要通过法律渠道来解决这个问题,后来这家企业的相关高层第二天就飞到北京,给每个学生大概5千元的违约金,学校又反过来教育学生再重新择业,后来这个事情也算是比较圆满的解决了。通过这个案例可以总结一下,我们的这些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往往都是弱势群体,所以我给大家提几个建议:第一,擦亮眼睛,选择好的企业。第二,选好之后要认真的签订三方协议书。这份协议书也是能够保证你从学场到职场的重要文本文件。一旦出现问题首先第一时间跟校方取得联系,不建议直接找企业方面,争取在协商的框架下解决问题,取得完满结果,如果是实在不能够用人单位工作的话,要及时的转变思维,积极的去再拓展就业的市场再为自己的就业赶紧再找一份妥当的工作,应届毕业生时间非常宝贵,在规定时间内必须要离校所以这一点非常重要。当然不排除个别用人单位确实是恶意违约,我们建议高校协同学生寻求法律途径,对其进行制裁。同时,以北京为例,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的网站上即就业维权网也愿意给这些不负责任的企业予以公示曝光,以免更多学生上当。